别说小孩,大人往往说到喝中药,就是印象中的 “苦”。每每喝中药就心有余悸。
而小孩,对喝苦药亦然。宝贝的爸妈总是绞尽脑汁,连骗带哄,才能让孩子喝下中药。
问:为什么中药苦?
答:《中医药典》里大部分中药都具有苦味。中医味“苦”拥有泄火、降气、坚阴、燥湿等作用。
其实,中药有酸、甘、苦、辛、咸 “五味”。
五味归经不同,苦走心。酸走肝。甘走脾。辛走肺。咸走肾。
一般来讲,苦能泄、能燥、能坚。
苦味的中药比如有:黄连、黄芩、黄柏、苦参、龙胆等等。
甘味药多用于治疗正气虚弱、身体诸痛、调和药性及解毒等。
例如:甘草清热解毒;饴糖缓急止痛。
日常生活中的白糖、红糖、饴糖、蜂蜜等,我们可以当成食材,同时也是有药用价值的中药
饴糖在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里的小建中汤,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功用。小建中汤以饴糖为君药,主要用来补中益气,顾护中焦。从食材当中,单味饴糖可以是调味料;在中药组方中配伍加饴糖,是为了组方的功效。
白糖性味甘、凉,民间爱用白糖煮茶水用以祛火。红糖性味甘、温,民间用红糖配生姜暖胃止痛,尤其缓解经痛的女性患者。
中药的“味”改变,功效也随之改变。
例如:瓜蒂散是带有苦味的催吐剂。苦味可以刺激舌头上的味觉神经,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呕吐。如果加糖,可能药物失去药效。因此,喝中药苦,不宜在里面加糖。
有些患者当中,体质偏湿热的或者糖尿病患者,喝中药时更不能加糖。
比如:红糖性温,具有补血散瘀,暖胃祛寒的功效。如果湿热体质患者皮肤红疹发遍布全身,则不宜在药中加温性的红糖,温性会抑制退热解毒药的药效,可能还加重病情。
中药苦,怎样可以更好地接受它?
1 从心理上认可中医中药是对身体健康维系的作用。
2 认识我们自己从生病到痊愈需要一个过程。除了调整生活作息,心理状态,运动之外,中药是一个治病方法之一。
3 喝中药前准备一杯温水,喝完中药后迅速用它漱口,可以让我们顺利地饮用中药而不产生厌恶感。
此文章还有以下语言版本: English (英语) Melayu (Ma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