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接触过不少人在阴雨天或者在某些环境里,温度突然下降时,出现肌肉关节的酸胀、酸痛甚至肢体活动也受到影响,就好像身上已经装了天气预报似的,每次都可以精准预知风雨临夕和低温气候。这些关节的酸痛不适,老人家会告知说是因为“风湿”。 于是乎,很多人都误以为自己患上了关节炎。



认识西医的关节炎

其实,关节痛并不等于关节炎,关节炎是关节及其周围的韧带、软组织等发生炎症同时还会出现关节红肿、疼痛、活动受限以及功能障碍等的表现。



关节炎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先简单的介绍比较常见的3种关节炎:

1. 骨关节炎 (退行性关节炎)

骨关节炎,顾名思义,就是因为关节老化、磨损引起,常见于50岁以上的人群。最容易引发骨关节炎的关节是膝关节,接着便是髋关节

典型的症状:单侧的关节痛、在下蹲或上下楼梯时,关节疼痛明显、早上起床可能会觉得关节僵硬,活动后僵硬好转但是活动过度会加重疼痛。

2. 风湿性关节炎

多数由上呼吸道感染的病菌(溶血性链球菌)引发的关节炎,发病人群大部分是小孩和青少年。感染了风湿性关节炎容易受影响的部位是肩、肘、膝、踝关节大关节

典型的症状:同时伤害多个关节、或者从一个关节转移到另一个关节(游走性)、剧烈疼痛但是关节肿不明显、关节功能在关节炎症状消失后可以恢复,不会导致畸形。

3. 类风湿性关节炎

自身的免疫力对自己的关节产生攻击引起,常见于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容易侵犯小关节,尤其是手指

典型症状:双侧关节对称发病、刚开始双侧手指关节在早上起床后觉得僵硬、不能灵活使用,需要稍微活动双手才可以改善、 有的还会出现手指关节痛、后来慢慢影响其他小关节,到晚期还会导致手指关节变形并且导致功能障碍



中医的“风湿”

中医的风湿指的是关节看起来没有损伤也没有发炎,但是会在阴雨天时觉得疼痛,这类的关节痛,中医就称为痹证。痹其实是指闭塞不通的意思。

从中医的角度,会导致人生病的因素可以分为感受外部的邪气,还有因为内伤引起的。中医的风湿指的是身体内进了“风”和“湿”。大部分的风湿都属于寒证,所以又把这三种邪气合并一起,为风寒湿。

就是自然界的风,拥有流动性的特点, 会在不知不觉中侵入我们的身体,不仅可以自己搞破坏,还喜欢和其他邪气一起合作伤害我们的身体。

湿气,是我们体内比水厚重的液体,因为不容易流动,所以会堆积在某个部位,尤其以关节为主。湿在体内累积,首先侵犯的是皮肤、到肌肉、再到筋骨、关节、血管外侧、血管内侧、最后到脏腑。每侵入一个部位,都会有不同的表现。

当湿气在我们的关节堆积,在风邪进入体内后,加上寒冷的因素,关节和肌肉会收缩而变得僵硬导致这些部位的气血运行不通畅,关节的活动也会受到限制,然后就出现疼痛、发酸、麻木、沉重的感觉。

我们最常受风寒湿邪影响的就是我们的肩颈、膝盖和脚踝。肩颈和膝盖多数会因为外露而缺乏保暖,在吹到风或下雨淋湿后就容易受寒;而脚踝则是因为在日常活动中使用的次数太多,感受了风寒湿邪后,气血循环受影响,局部的循环受阻引起疼痛。



风湿怎么形成?

1. 在太阳底下活动了一段时间,毛孔处于张开的情况,马上吹空调导致还没来得及流出的汗堵在皮肤下。

2. 洗完澡后没有立刻擦干身体,踏出浴室,吹到风,身上的水气随着毛孔流进体内,引起湿气。

3. 长期吃凉饮冷,损伤脾胃,影响消化功能,没办法很好运化体内的液体,加重湿气。


预防风湿

中医讲究的是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控制风险。在这个基础上,列出以下3项作为保护关节的参考。

1. 做好保暖工作,避免受凉

  • 平时对容易操劳受累的关节注意保暖,关节酸痛可以使用温水袋在局部温敷。
  • 热天尽量避免空调、电扇直接对关节吹。
  • 天气转凉后,穿着以保暖为主,避免露肩、背、脐和腿。


2. 合理控制体重与饮食

  • 长期的体重失控会加重关节的负担,让关节表面磨损,加速关节老化,诱发关节炎。
  • 避免长时间负重和不良的姿势才不会加重关节的伤害。


3. 运动锻炼要量力而行

  • 适当锻炼和运动,可以促进关节滑液的分泌,加强肌肉和关节的强度以减少关节的伤害及磨损。
  • 强度过大或超过身体负荷的运动,反而会损害机体,或者带来疾病。
  • 应该以自身的体能条件以及疼痛的状况来判断与选择运动的类型,倘若已经出现关节不适或疼痛,锻炼当以不加重疼痛为首要原则。
  • 可以每天适当地运动约1小时左右,推荐进行稍微缓和不会伤害关节的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

此文章还有以下语言版本: English (英语) Melayu (Malay)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