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便便,判断健康!
这是一篇有味道的文章,请捏好你的鼻子!
有句俗话说得好:
“肠胃好不好,主要看大便”

排便是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有的事情,很多人上完厕所后就直接冲走,不回头再看一眼。但其实通过观察便便的形状、颜色、气味等特点,都能判断出身体的健康状况。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自己的肠胃是否出现问题。
正常的大便
首先必须先了解什么样的大便才是正常的。
1. 形状:
正常的大便多呈条状软便,俗称 “香蕉便” ,能浮在水面,不粘马桶,水冲即净。
糊状、没有干结成块的大便也属正常。
食物蛋白质高时,大便会偏硬,近似黏土;碳水化合物高时,大便则偏软或呈糊状。

2. 颜色
正常大便呈现淡黄色或黄褐色,这是胆汁中胆红素正常排泄的结果。
3. 气味
虽然大便的气味难以用言语描述,但健康的大便气味应在正常范围内,带有微臭不会过于刺鼻或恶臭。由于细菌分解产生的粪臭素等,正常的大便是微臭的,爱吃肉的人气味会重一些,素食者味轻。

4. 数量
排便量可因食量、食物种类等发生改变,如膳食纤维摄入较多,排便量会增加。
5. 次数和习惯
每日一次,晨起排便最佳,排便次数和习惯因人而异。
一般而言,无排便困难及其他不适,1-2天排便一次不算便秘,一天排便不超过3次不算腹泻。

6. 排便感觉
能在1-2分钟内自然、通畅地排出,整个时间不超过5分钟,便后觉得轻松,没有残留便意,就是正常的“畅便”。
便便的形态
其实人的便便大概就是以下几种形态,大部分人的便便是在第2到第6的范围内。

一个“标准完美的便便”应该是长什么样的呢?
最理想的便便形状应该是第4种 “香蕉便” ,呈棕黄色,形状一定要是圆润且长条,表面较为光滑就完美啦。但实际上很多人无法每次把便便拉得这么完美,所以只要是在第3至第5的形态范围内,都是正常且健康的!
如果出现第7种稀便便,就是拉肚子了!这种一般由胃肠炎等情况引起的,拉肚子拉凶了还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哦,严重可能危及生命!
若是第6种的粥状大便,就可能是有点消化不良。
如果是第1或2的硬块状或质地较硬的香肠状,就有可能是便秘引起的。
便便的颜色

1. 绿色
如果没吃大量绿色蔬菜,出现大便绿色、呈水样或糊状、有酸臭味,可能患有消化不良、肠道功能失调等病。如绿色大便中混有大量黏液,则为急性肠炎。

2. 黄色
如果你的便便类似于玉米黄,并且特别臭,这是由于你吃了太多的黄色或油脂非常高的食物。如果食用的油脂没有被充分吸收,看起来就是黄黄的。也可见于新生儿的便便。若胰腺功能不全,如慢性胰腺炎(长期的炎症和胰腺的破坏)或乳糜泻,便便都可能呈现深黄色或金黄色。
建议多喝水,多吃清淡的食物,多吃蔬菜。如果调养一段时间后,还是属于这种高油脂便便,就存在吸收不良的状况,需要前往医院进行治疗!

3. 红色
便便若是红色的先不用过度担心,回忆下是否吃过红色的食物,比如:摄入大量的西瓜、西红柿、红辣椒时,大便呈淡粉红色;吃红心火龙果、红苋菜类果蔬时,大便则为深红色。
如果排除食物的情况,并且便便上有血,可以拿纸巾擦拭屁屁,如果有新鲜的血,很有可能是痔疮或肛裂导致的哦!
如果血和便便融为一体,就有可能是溃疡型肠胃炎或者是一些肠道型疾病,因为肠道距离排泄口非常近,所以血液没有完全性干或凝结。
建议前往医院做具体性检查及治疗。

4. 黑色
如果便便是黑色、黑褐色、黑红色,先考虑近期是否有没有吃含有铁的食物,比如:进食过多黑莓、桑葚、猪血、猪肝、鸭血、含铁剂的保健品或药物,这些情况都会导致便便呈现黑色。
如果以上情况都排除,就需要特别注意咯!
很有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表现之一,而消化道溃疡、食管癌、胃癌也是常见的原因。下消化道少量出血时,也可能排黑便。由于消化道出血与需要排便的时间间隔比较长,所以血液已凝结并且和便便完全融为一体,所以排出的便便就呈现为黑色。

5. 白色
如果拉出来的便便是灰白色,类似于水泥,这种情况比较严重哦!
有可能是身体的胆囊道被堵塞,导致胆红素无法与便便一起排出,或者可能是肝硬化、胆结石、胆管癌、肝癌等。
建议一定要及时前往医院做检查!
无论什么情况,如果便便颜色异常,并且排除了日常饮食,观察一段时间后还是一样的话,就需要尽快前往医院检查!
便便的异常气味

1. 大便有刺鼻酸味、烧焦味
可能由消化不良引起。
2. 大便有腥味
可能意味着消化道出血。

小结: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往往会忽略身边最细微的健康信号。大便,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生理现象,实际上蕴藏着丰富的健康信息。通过观察和改善大便的质量,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记得哦!!!上完厕所别急着冲走,看看你的便便是否健康!!
关注大便,关爱健康!
此文章还有以下语言版本:
English (英语)
Melayu (Mal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