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于儿童体质的讨论中,脾胃功能相关的问题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今天,我们将继续探讨脾胃功能不足对儿童体质的影响。

回顾上期内容,我们提到不当的喂养方式可能会削弱孩子的脾胃功能,导致消化能力下降。消化不良会使食物长期滞留在胃里,产生内热,形成一种容易积热的体质。今天,我们进一步讲解脾胃除了消化和吸收食物之外的另一项关键作用——调节体内水分平衡,以及当这项功能出问题时可能对孩子体质产生的影响。


脾胃是支持身体健康的“后天之本”,不仅负责将食物转化为营养,还参与调节体内多余水分的排出。这个过程被称为“水液代谢”。如果脾胃功能不佳,体内多余的水分就无法顺利排出,会导致水分堆积,进而影响健康。这种情况常被称为“湿气重”。湿气分为两种:一种是外部环境引起的湿气,另一种是体内功能失调导致的湿气。


湿气的来源及表现

1. 外部湿气
外部湿气通常是因为孩子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居住在湿气较重的地方,或者经常淋雨、涉水等导致的。这种湿气会通过皮肤、呼吸等途径进入体内,引发一系列不适。

2. 体内湿气(内湿)
内湿则是因为脾胃的“消化”和“调节水分”功能下降,导致水分停滞在体内。孩子如果脾胃虚弱,无法正常“运化”体内的水分,就容易导致内湿堆积。这种湿气会表现为身体沉重、容易疲倦、食欲差、舌苔厚腻等。


为什么脾胃虚弱会增加湿气?

脾胃功能不足的孩子,处理体内水分的能力会变差,导致水分积聚。此外,脾胃虚弱的孩子也容易受到外部湿气的侵袭,因为他们的身体抗病能力较弱,容易被外部环境影响。

脾胃与肺的关系

从整体健康来看,脾胃功能与身体的免疫力有直接关系。在中医的理论中,脾胃健康会影响到肺的功能。如果脾胃虚弱,肺的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导致抵抗力下降,更容易感冒或感染外界的湿气。


湿滞质特征

定义
  • 由于脾胃的吸收、消化与输布营养(运化)的功能不足,导致孩子体内的湿气停滞影响气血运行
形成的原因
  • 脾负责消化吸收和水液代谢的功能出现障碍,导致体内的水湿不能正常运行和排泄,形成湿邪
  • 常年居住在多雨或潮湿的环境里
外观特征
  • 身体偏胖但肌肉松软,缺乏弹性(虚胖)
日常的身体素质
  • 面色苍白或萎黄
  • 精神困倦
  • 不喜欢活动
  • 偶尔身体会浮肿
  • 大便稀软,偏水样
饮食习惯
  • 食欲差
  • 食量不多
  • 平时喜欢食用高脂肪、高糖分,重口味(肥甘厚腻)的食品
  • 自我调节能力差
  • 在进食黏腻的食品后明显出现身体不适
生长发育特点
  • 身体发育一般
  • 有时体重超过正常水平
  • 智力发育可能低于同龄水平
外界环境对身体的影响
  • 在天气转阴,尤其是阴雨天时,容易生病。
病证倾向
  • 容易患上泄泻、呕吐、水肿、厌食、湿疹等疾病

日常保健方案

A.饮食调整

  • 减少摄入高脂肪、高糖分以及重口味的食物,以减轻脾胃负担。

  • 避免食用辛辣温热类食物,例如韭菜、生姜、辣椒、胡椒,以及火锅、油炸食品和烧烤等。

  • 日常饮食中可适量加入薏苡仁、绿豆、赤小豆、芹菜等可以帮助身体排出湿气同时增强脾胃消化和吸收能力作用的食材。

B.穴位按摩


推脾经是一种中医小儿推拿手法,可以温和地调理儿童的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提高免疫力。通过刺激相关经络和穴位,帮助改善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问题,尤其适合体质偏弱、容易积食或湿气重的孩子。

推脾经的方法:

1. 位置
~ 脾经主要在手指的拇指桡侧(靠近食指的一侧),从拇指指尖推到拇指根部(大鱼际部位)。

2. 具体手法
~方向:从指尖向指根推。
~力度:适中,以孩子感觉舒适为宜,皮肤微微发热即可。
~次数:一般推300~500次,根据孩子的情况调整。

3. 工具
~在推之前,家长的手指可以蘸少量婴儿油或滑石粉后再进行推拿,以防止孩子的皮肤摩擦

注意事项

1. 坚持规律
推脾经需坚持一段时间,通常每天1-2次,每次5-10分钟效果最佳。

2. 避免饱腹推拿
饭后1小时内不宜推拿,以免影响消化。

3. 不适症状时避免推拿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剧烈腹痛或严重消化不良,应暂停推拿并及时就医。

此文章还有以下语言版本: English (英语)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