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中医 – 愿景中医驻诊中医师 – 廖小慧医师,与你探讨湿气怎么解~
生活中什么事跟湿气有关联的?
【1】淋雨
【2】洗头没擦干
【3】手洗衣服
【4】天热常吹空调
【5】洗车
湿气(中医理论)
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
《素问·生气通天论》
因于湿,头部像有物裹一样沉重。湿热之邪阻滞筋脉。
气血不能通达濡润,致使筋失所养,或为软短而拘急,或为松弛而痿缓不用,从而表现为肢体运动障碍疾患。
“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素问·太阴阳明论篇》
其意思是湿邪伤人,最容易伤人下部。这是因为湿的形成往往与地的湿气上蒸有关,故其伤人也多从腹部以下或四肢开始。

六邪来源于大自然的六气,
为风、寒、暑、湿、燥、热。
正常情况下,六气组成大自然。
人体亦有六气,若六气过盛,变为“六邪” 。
“湿邪” 缠绵,喜欢与其他邪气“作伴”同时出现。
寒湿
湿热
风湿
痰湿
湿气(判断方法)
痰湿体质: (懒人病)
- 头重如裹布。
- 身体困重。
- 四肢关节酸痛沉重。
- 气血运行不畅。

湿热体质:
- 面部出油、发黄、发暗;
- 头发出油;耳朵出油,里面湿湿的。
寒湿体质:
- 易手足冰冷,不宜吃生冷食物或冰饮。
- 舌苔:舌苔白厚腻是湿病的经典表现。

湿邪困脾(胃),
表现:
胸闷腹胀、食欲欠佳、饭量减少; 常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却不想饮水、倦怠乏力、大便不成形等。
湿邪还有一个特征是“趋下”,
表现:
小便浑浊、大便溏泄、妇女白带过多、阴部瘙痒等症状。
长期大便不成形(便溏)。
大便黏腻,便后总有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掉。
湿气(防止方法)
一、饮食调理
食疗:可以选择生熟薏米、淮山、赤小豆、茯苓、白术、南瓜等煲成粥或汤,可以利尿、除湿,对水肿的人尤其有效。
保护肠胃最好的方式就是清淡、适量、均衡饮食。
避免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甜食油炸食品、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
在烹调蔬菜最好加入葱、姜、蒜,以降低蔬菜的寒凉性质。不仅是家用调味料,也让饮食寒热均衡。
例如: 家里煮一碗热姜汤,撒碎葱白,用来将体内的湿气逼散出来。尤其适用于淋雨后预防感冒,全身发汗以后,病症就会有所缓解。
平时也可以偶尔喝一些祛湿茶:
如:赤小豆芡实薏仁茶,祛湿气、养胃、消水肿
https://shopee.com.my/product/383766617/7895973727?smtt=0.522588-1634876634.3.

二、居住环境要避免潮湿
《黄帝内经》提出:“伤于湿者,下先受之。”其意思是湿邪伤人,与地的湿气上蒸有关;因此,居室一定要避免潮湿,尽可能做到空气流通、清爽、干燥。
日常生活最好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
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气中水分会下降且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与地板有一定距离的床上。

三、运动锻炼
运动出汗是很好的去湿气;
特别是发汗后不要开空调、风扇,身体里面的汗一定要出来,否则你的湿气太重,受了风寒会感冒。
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对身体是非常有益的。运动可以纾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现代人动脑多、体力消耗少,加上长期待在密闭空调内,很少流汗,身体调控湿度的能力变差。
试试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任何“会逐渐流汗”的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四、经络调理
穴位按摩: 用大拇指或中指指腹按压水分、丰隆穴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以穴位感到酸胀为度,按揉2~3分钟。

温灸法、贴:



五、调整生活习惯
少饮酒,酒助湿邪,酒少碰为好。
地板湿了,立即拖干。
不建议在室内晒衣服,让室内湿气加重。

可以打开窗口、风扇、空调、抽风机,建议保持空气流通。
学习更多中医知识:https://vstcm.com/blogs/
预约看诊:03-80111750
愿景中医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visionstcmhc/
#湿气怎么解
#愿景中医
#visionstcm
此文章还有以下语言版本:
English (英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