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訊)馬櫻丹在馬來西亞是全年開花的常盛植物,是本地常見的“路邊野花”。由於馬櫻丹開花時有5種不同的顏色,所以被稱為“五色梅”,不過,它具有特別的刺激氣味,所以也有“臭草”、“臭金鳳”等別名。
馬櫻丹(原植物名:Lantana Camara Linn)同於馬纓丹,屬於馬鞭草科植物。中醫師許明福說,草藥有很多別名,有的草藥師傅為了不讓人知道有關的草藥,就說是其他名字(取代原名),即使說了也不會有人知道,要真正看過以後,才知道是甚麼草藥。

許明福醫師說,他早期修讀草藥科時,就是要看過才知道草藥的模樣和原名,“曾經有講師告訴我們山林里有一種草藥叫`山上一枝花’,我們聽了很興奮,豈料,翻山越林看到後,才發現原來是我家門外就有的`地膽頭’。後來,這樣的情況出現了好多次,因為每個人用的名字不一樣。
他坦承,學了草藥十多年,始終覺得常見的草藥最好用,反而難找的草藥很少使用,而馬櫻丹是其中一種常見且好用的草葯。
他提到,馬來西亞的天氣炎熱且常年帶雨,屬於潮濕的熱帶氣候,所以,一些人感冒退燒後多數會復發。患者病情反反复复,通常吃西藥只是把熱排走,但是體內濕氣還在,以致感冒久久不癒。
他說,馬櫻丹全棵植物皆可使用,不過,一般使用都以植物的根為主,而馬櫻丹的根可以去除大熱。其性味苦、寒,主要有活血袪風、清熱解毒、治療感冒和“豬頭皮”等功效。
他聲稱,雖然馬櫻丹生長在路邊和叢林等太陽曬到的地方,是本地常見的草藥,但是要摘除也不容易,因為馬櫻丹有刺。
“還記得我在廈門念解剖學時,有次老師帶我們上山採草藥,眼前一大片的馬櫻丹,沒有其他路可走,我們被逼走在馬櫻丹叢中。當時,我們被刺割得遍體鱗傷,我們男生還可以忍受,女生則被割得呱呱吵。”

似小型繡球花
本地常見,具多特性
馬櫻丹開花型態為頭狀花序或繖房花序,花冠高盆形,宛如斗笠,主花梗較長,花蜜豐富,花萼的下方有線狀披針形的苞片,看起來有點像小型的繡球花。花色會依照種植環境不同以及陽光照射程度因素而改變,最初是黃色或淡紅色,接著是橙色與深紅色,所以也有人稱之為變色草或五色繡球。
許明福醫師透露,馬櫻丹在本地可說常見植物,之所以能夠大行其道,在於它本身所具備的許多特性,滿足了人們栽種開花植物的多面向期望。
花朵多生長快
“馬櫻丹花朵多、花期長、花色豐富、栽種容易、生長快速、蜜源充足等,具有這麼多的優勢,不只誘使人類主動栽種繁殖,更能吸引眾多昆蟲參與授粉傳播的行列,而花就是它的頭號利器。”
他說,馬櫻丹花朵雖然小,但數量驚人,源源不絕的花苞,全年無休地綻放,再搭配一些靈巧的空間組合及顏色變換,便足以打遍天下無敵手。
擁濃郁臭味
飪煮後無毒素
許明福指出,馬櫻丹雖有“小毒”,但是,一般小毒經飪煮後就沒有毒素,可以安全服食,而馬櫻丹的果實無毒,可以當作野果食用。
他說,馬櫻丹有一股濃郁的臭味,所以有的人把馬櫻丹的花曬乾後放在家裡驅蚊,據說也能夠毆赶蒼蠅,不過,他親自試驗後發現無效。
“馬櫻丹全顆植物皆可使用,果實成熟後呈黑色,是一種可食用的野果,味道微甜。另外,多數花類草藥有抗憂鬱的作用,而馬櫻丹的花有紅、粉紅、黃、橙等五顏六色,同樣有解鬱功效。”
他提到,草藥雖是植物,但是也有藥性,中醫師懂得辨證論治,所以會根據病人體質和病情配藥(或草藥)。反之,草藥師只是專長於草藥,對人的體質、草藥的運用一知半解,所以有不少人出現吃草藥吃出病來的問題。
詢問醫師勿亂吃草藥
他指出,有些人長期吃喝草藥保健,尤其有抗癌功能的草藥,更被視為救命之寶,但是,他勸請民眾不要亂吃草葯,應徵詢中醫師的意見,否則誤食有毒的草藥,或危及生命。
他補充,許多人追求自然療法,所以,吃草藥把病治癒的人就會把相關草藥的好處傳開,可是,吃草藥吃出禍來的人卻不見得把實情說出來,因此,他勸請民眾謹慎使用草藥。
馬櫻丹
學名:Lantana Camara Linn
別名:紅花刺、金鳳花、五龍蘭、五色梅、臭青花。
性味:味甘、涼,有小毒。
功效:清熱解毒,祛風止癢。
用法:
1、治腰扭傷:馬櫻丹根二兩加火炭母草三兩,虎杖根一兩,半酒水燉豬尾骨服。
2、治下消:馬櫻丹根加白龍船根各一兩,刺莓八錢,千斤拔、馬鞭草、黃荊各五錢,半酒水煎服或燉服。
3、治跌打扭傷:馬櫻丹鮮葉搗爛外敷。
4、治皮膚癢、濕疹:馬櫻丹鮮技葉煎水外洗。
5、治風濕痛、癰腫:馬櫻丹根加山煙根、土牛膝、千金藤、萬點金、粉藤、木棉根、玉葉金花各五錢、鉤藤、野菰各四錢煎服。
6、治魟魚刺傷:馬櫻丹鮮葉搗爛外敷。
(光明日報/良醫‧報導:包素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