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掌心汗多,即是指手掌心的汗出量明显多于身体其他部位的一种表现,属于中医‘汗症‘的范畴。手汗多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症状,非但为生活带来许多不便与困扰,而且经常有受手汗多困扰的患者向我反映说因为自己的手掌常年潮湿,导致他不好意思与其他人握手,影响社交,甚至连自己手握过的物品都会被汗水浸湿,让他感得非常尴尬,不但如此,潮湿的汗水也会损伤手掌皮肤,轻则手容易脱皮,严重时还会出现湿疹。

手汗多的机理

手脚四肢为身体的末端,中医认为能引起手汗多的原因有很多,但比较常见的其中一个病因,是与脾胃相关,因脾主肌肉与四肢。

脾主肌肉与四肢,意思是说,我们身上的肌肉及四肢的营养主要来源于脾胃。脾胃的功能好,肌肉与四肢从脾胃得到充足的营养,肌肉就会丰满有弹性、四肢强而有力;反之,脾胃功能差,肌肉与四肢没得到充分的营养,肌肉四肢失养,则表现为肌肉消瘦软弱,四肢软而无力。


那么脾主四肢又怎么和手汗有关系呢?

脾胃的功能除了上面所提到的负责运送营养给身体各部分包括肌肉四肢以外,还有一个运化水湿的功能,即是负责吸收与传输体内的水液,以及调节与促进体内水液代谢的作用。若脾胃功能失调,体内水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失常影响水湿运行,导致汗水集中在四肢排出,促使手足汗量异常、变多。


引起手汗多的病因

1. 胃中虚寒


一向来脾胃功能差加上饮食生冷、怕热贪凉,总是呆在温度低的环境等习惯都会影响脾胃运作,导致阳气不足,不能固摄体内水液,水液往外排出引起手脚汗多。

常见的表现:双手多汗、手心冰凉、食欲不佳、怕冷

 

2. 脾胃热盛

食用过多的辛辣及刺激性的食品容易使体内产生燥热,灼伤脾胃,使脾胃功能失常,没办法正常运化调节水液代谢,导致水气往外排出,尤其以四肢部位为主,因此形成手脚汗多。

常见的表现:双手汗多、手心热、口干、烦躁、大便干结

 

3. 脾胃湿热


三餐不规律,偏食油腻煎炸食品的习惯损害脾胃功能,使脾胃不能正常运作,体内湿气与热结合,形成湿热,湿热迫使汗液在手心排出,导致手汗多。

常见的表现:手心汗出、汗出手黏 、口苦、口干但不想喝水

 

4. 心肾阴虚

 

一般来说,久病后体虚,忧思过度或因情绪失调引起的心烦都会消耗心血,心血不足不能向下滋养于肾,心肾失养,体内阴液不足导致虚热内生,逼使手足津液外泄,手足汗多。

常见的表现:手足心发热有汗、腰膝酸软、心烦失眠

 

5. 营卫不和

营卫不和其实是体内阴阳不合的表现,卫气是保护体表的阳气,营气则是行走于脉中有营养的气并与血关系密切,卫气负责管理皮肤毛孔的开合,营血则负责滋养四肢及五脏六腑,阳气虚弱导致卫气失去固摄约束的能力,汗液自行向外溢出,形成手汗多。

常见的表现: 手心汗多伴手心湿冷,手汗成水滴往下掉,容易疲倦,脸色苍白



改善手汗多的日常食疗

  1. 胃中虚寒型手汗

胃中虚寒的患者适合吃温热性质的食品,比如生姜、小茴香、肉桂等食材。

 

  1. 脾胃热盛型手汗

脾胃热盛的患者日常中比较适合吃清热健脾类食品,如:苦瓜、芹菜、竹笋等。

 

  1. 脾胃湿热型手汗

脾胃湿热的患者需要健脾祛湿,因此可以选择食用陈皮、薏苡仁、赤小豆等食材。

  1. 心肾阴虚型手汗

心肾阴虚的患者需要滋养心肾,平时可以多食用滋润类食品如银耳、龙眼肉、莲子等。

 

  1. 营卫不和型手汗

营卫不和的患者需要纠正失合的阴阳,日常可多食用补气健脾的党参、大枣及浮小麦。

此文章还有以下语言版本: English (英语)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